离开“家”的第19个中秋节,忆大学时的“家”
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”张爱玲《小团圆》里说:“人生莫非真的是个圆,无论是小团圆还是大团圆,我们怀着永世的乡愁拥抱着那个圆。”然后,把平凡的生活,在特定的时刻浓缩成诗情画意,给期望美好未来的灵魂一个安顿。
花好月圆夜 中秋团圆时。2018年适逢校庆40周年, 青葱岁月时的记忆如潮水般滚滚而来。回首那一幕,仿佛就在昨日,相识于90年代中期,分别于90年代末期,同住金花校区4号楼的509室的环境工程专业九五级的同学,不仅仅是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,更是相亲相爱的同舍同学,因为我们共同的“家”,使这份友谊一直持续至今,并将一直延续。
我们的“家”,室内陈设极其简单。宿舍是四张简单的上下铺硬板铁床、一张桌子、一把椅子、两个分成8格的衣柜。上铺四位同学,下铺三位同学,空余的床位放了我们的一些日常物品,每位同学的床位是根据报道时来宿舍时间和喜好自由选择的,有的喜欢上铺,有的喜欢下铺,有的喜欢靠窗,总之,现在想来,我们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,如果按照宿舍床位编排号码就跟学号完全统一,这或许是天意。
1999年,大家庭的合影
我们的“家”,成员来自天南地北。分别来自七个不同省市,既有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的东北女孩,又有身材纤细气质优雅的南国同学;既有来自视野开阔的首都女孩,又有来自信息封闭的边区同学;既有出生在大山里的山区女孩,又有家在华北广袤平原的农村同学。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,性格不同、城乡间和贫富间的差距,但是高度浓缩在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。
我们的“家”,虽处阴面但很温馨。宿舍四年时光,常年没有阳光,成员都是初次远离家乡,在他乡独自学习生活,生活学习安排由自己完成,只有同学间相互帮助,使得我们相处融洽各个包容,物品摆放有序,多次在评比检查中获得“优秀宿舍”称号。我们宿舍有班级团支部书记,她在迎新宣传栏里写下遒劲有力的毛笔书法字“攻书莫畏难”,鼓励着我们要乘风破浪,努力学习,为我们将来所从事的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。当室友生病时,无论多忙,陪她去校医院都是最要紧的事情,室友精心照顾,从来没有人觉得麻烦,浪费时间。当室友因事外出时,在那个没有电话、手机的时代,我们都很自觉地践行着“出必告,返必面”的良言“家训”,不仅保证了人身安全,而且不让室友惦念。当读名著时,我们会交流彼此的读书感悟。如室友读了俄国作家列夫·托尔斯泰的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中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;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”,鼓励我们要将宿舍营造成幸福的“家”,让我们多年分别之后,依然对这个“家”有感念。当看上去身材弱小的室友参加运动会长跑比赛时,看着她奋力奔跑在赛场上,我们会在看台上高呼“加油、加油”,为她欢呼,为她喝彩。
年轻的我们,也不全是和谐的符号,也偶有磕磕绊绊,但是很快就烟消云散、雨过天晴。
在社会上,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在大学里,宿舍是最小单元,大学是由千万宿舍组成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过“生活教育”的理念,宿舍正是承载着这一教育功效的最好场所。清晰记得室友过生日时,在校广播站“星星点歌台”为同学点播的《谢谢你给我的爱》,在即将播放的那一秒,室友们深深地屏住呼吸,静静地聆听歌曲,细细地品味歌词:“在我失落的时候,是你在身边陪伴着我,你给的不是太多,却是最实在的欢乐;在我伤心的时候,是你在身边听我诉说……”,短短的几分钟,承载着我们深深地祝福。
我和我的室友
岁月如梭,时光如水。大学的“家”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、最令人怀念的地方。拥有一个像家一样的宿舍,每个人拥有六位真心关心你、爱护你的室友,让我们曾经全身心地充实自己、锻炼自己、提升自己。如今虽然我们已经天各一方,但多数在专业领域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,我们中有大学教授、高级工程师、机关工作人员和外企高层。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于大学四年时光的生活、学习、积淀,来自于毕业时班主任老师的临别赠言:“立德、立言、立行”,来自于我们的互相帮助、挑战和从未停歇过的努力奋斗。
19年前,我的青春在这里。
19年后,我的牵绊在这里。
听说,每逢这个月明星稀的夜晚,
无论迷路多久,跟着月亮走,
一定可以找到回家的路。
远方的游子们,中秋快乐!
欢迎常回家看看~
如需转载,请在文章前注明: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,微信号:xpu_wx。
- END -
编辑 /新媒体中心
来源 / 王金玲 95级纺织化学系环境工程专业
图片/ 王金玲 网络
审核 / 张峰
投稿邮箱:xpuxinmeiti@qq.com
欢迎大家积极来稿~